4月11日一上午,位于武汉经开区南太子湖创新谷的103孵化器负责人李锋都在忙着接待又一批到访的企业负责人。他向长江日报记者透露,今年一季度已经有武汉鲲鹏光年科技有限公司等21家初创型公司正式签约入驻,其中有20%左右的企业来自光谷。
据了解,103孵化器是光谷创业咖啡旗下的一个孵化品牌,由小米集团董事长兼CEO雷军和武汉光谷软件董事长李儒雄共同投资创办。
光谷科创企业“破圈”加盟车谷
早在2017年,103创业咖啡就已经签约入驻南太子湖创新谷,也是武汉经开区首个民营孵化载体,当时面积1000余平方米。
“当时沌口地区远没有现在生活配套完善,入驻的企业也较少。”李锋介绍说,随着车谷科创33条、市场主体增量提质“黄金十条”等政策的出台,有意向来武汉经开区发展的各地企业越来越多,原有的场地已经远远不能满足需求。
经过“腾笼换鸟”,103孵化器投资1500万元对天高工业厂房进行升级改造,目前占地面积近20亩,去年5月正式启用。
“目前除了少数大面积户型空置外,80%以上的办公区域已经‘名花有主’,入驻企业达到129家,今年将力争培育出10家高新技术企业,实现整体产值3亿元。”李锋信心满满地表示。
武汉惠泽新能电气科技有限公司是新近入驻103孵化器的一家初创型企业,规模不大,目前有6名员工。据负责人余建强介绍,该公司是从光谷“母公司”中的一个部门独立出来创办的企业。
“当时过来踩点,一眼就看中,这里不仅交通便捷、生活设施配套完善,而且创业氛围浓厚,当天就签了约,直接拎包入驻。”余建强说,“之所以离开光谷选择来车谷创业,是因为这里是全市制造业的核心区域,离潜在客户更近,目前已经与28家客户签署合作协议,今年的目标是达到60家。
无独有偶,2019年在光谷成立的武汉小琛科技有限公司也已入驻103孵化器,这是一家从事新能源配套充电桩的科技初创型公司,研发团队在深圳、工厂在湖南株洲,武汉负责线上线下运维推广。
“车谷有众多新能源车企,也有着丰富的应用场景,对于公司在创业阶段实现快速发展至关重要。”总经理刘峥说,今年计划在全国范围内新建1万个以上的充电桩,并开始布局境外电商市场。
双谷并肩“作战”
攻坚车规级功能芯片
面对全球“缺芯”困境,当下,光谷、车谷正在并肩“作战”,重点攻坚车规级功能芯片。“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为武汉半导体产业补上关键的车规级功能芯片链条,这是车谷光谷科创企业的共识。
作为两大央企东风公司和中国信科的承载体,位于车谷的东风公司技术中心与位于光谷的武汉飞思灵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联手共建车规级芯片联合实验室。
“研发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之中。”武汉飞思灵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志勇接受长江日报记者采访时介绍,“相比消费类电子产品使用的芯片,汽车芯片对稳定性和安全性要求更高。飞思灵将发挥自身技术优势,加强汽车用芯片研发,破解关键核心技术问题。
与此同时,国内人工智能头部企业科大讯飞也分别在光谷、车谷布局。其中,光谷基地定位为服务华中区域、辐射全国的研发中心,车谷则布局华中总部、人工智能产业加速中心和华中人工智能研究院,两边错位发展,相互促进。
目前,科大讯飞在湖北的员工总数达到1800人,预计‘十四五’末将增加至3000人,是除总部之外规模最大的区域平台。”科大讯飞华中公司副总经理尚上介绍,从2015年在武汉体系化开展业务以来,科大讯飞在光谷、车谷先后布局医疗、园区、水利、政务、工业等领域,运用AI、大数据等核心技术,助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
值得一提的是,两个月前,光谷正式宣布加入“新势力造车”,将谋划建设智能网联汽车终端产业园,带动“光芯屏端网”扩容升级。
面对武汉城市留言板上网友关于“光谷造车”的询问,市商务局曾回复:“中国车谷是我市汽车产业的核心区域,目前已建成全5G接入的开放道路自动驾驶示范区,已构建下一代汽车产业‘生态圈’。光谷依托智力人才优势,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中,重点聚焦车载半导体、汽车软件、北斗导航等‘软实力’。两个区域相互补充。
大站快车有望下月开通
今年以来,车谷与光谷的交通联系日益紧密,“双谷联动”正在加速推进。
3月份,武汉经开区与市公交集团达成一致,加大车谷副城与其他副城、中心城区的联系,车谷直达光谷的大站快车公交线路有望下个月开通。此外,正在规划中的轨道交通17号线由天河机场至黄家湖,线路全长55公里,设站19座,该线路作为快线,光谷将直连沌口。
截至目前,沌口到光谷有五座长江大桥相连,分别是白沙洲长江大桥、鹦鹉洲长江大桥、杨泗港长江大桥快速路、沌口长江大桥和军山长江大桥,最快驱车半小时即可从沌口到达光谷,市民之间往来更加便利。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即将开工建设的汉南长江大桥,是武汉都市区西南段过江通道,将按双向6车道的标准建设,时速设计为120公里,届时,从车谷到光谷将再多一条过江通道相连,进一步助推区域一体化协同发展。
光谷周边的科教力量也开始与车谷“深度耦合”。
本月内,武汉理工大学与武汉经开区共建的理工大“三院”将正式动工,聚焦人工智能和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需求,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突破关键核心技术。
今年1月,华中科技大学与武汉经开区签署共建未来技术创新研究院协议,聚焦汽车、新材料、新能源、数字经济等产业,建设功能完备的专业化技术平台与中试基地,培养和聚集一批高端科研、产业人才,着力提升科研成果转化能力。此外,武汉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和智慧医疗装备研究院(简称“新两院”)也有望落户军山新城。
当前,中国车谷着力推动智慧城市与智能网联汽车“双智”产业发展,加快建设世界级汽车产业集群,打造车谷产业创新大走廊;光谷全力建设湖北东湖科学城,发展壮大“光芯屏端网”产业集群,打造光谷科创大走廊。双方产业、交通、人才等多要素联动不断加强,推动产业优势互补互助,促进双谷协同发展。
“车谷和光谷是武汉最具活力、最具潜力、最具竞争力的两大产业集聚区。未来,车谷、光谷融合发展是大势所趋,新能源、无人驾驶汽车需要‘光’产业配套和支撑,‘光’产业也需要‘车’产业承载和延伸。” 在今年初举行的湖北省两会上,省人大代表罗建兰曾经积极评价车谷与光谷的“双谷联动”,并郑重写下了自己的建议书。
文章来源:长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