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能源行业网欢迎您
立即注册
我的购物车
全部分类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新闻 » 正文

氢能源汽车,站在爆发前夜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6-08 14:45:57    浏览次数:51    评论:0
导读

2022年5月28日至6月5日,国内最大规模车展之一——粤港澳大湾区车展在深圳(福田)会展中心举行,多款重磅新能源汽车亮相,掀起一

2022年5月28日至6月5日,国内最大规模车展之一——粤港澳大湾区车展在深圳(福田)会展中心举行,多款重磅新能源汽车亮相,掀起一场电气化盛宴。


在车展上,华为余承东与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一场“唇枪舌战”喜提热搜。余承东为问界M7站台,声称“将完全超越丰田埃尔法、雷克萨斯LM等百万豪车。”何小鹏听到这句话后表示“想扔个鞋子上来”。


但在赚足眼球之余,当下电动汽车的发展,被“电池荒”逼在角落。受疫情影响,动力电池上游原材料锂、钴、镍等产能不足、频频涨价,让新能源汽车厂商叫苦不堪。


为了抢到电池,据传何小鹏特地蹲点宁德时代一个星期;今年2月,长城汽车旗下欧拉品牌黑猫、白猫甚至因此停止接单;3月,蔚来汽车董事长李斌表示,“相比芯片,今年二季度电池供应会是最大的瓶颈。”并表示粗略估算,由电池短缺估算影响数量在7500辆左右。


更为紧迫的是,随着双碳目标的确立,禁售燃油车在即,电动汽车渗透率必然不断提高,意味着“电池荒”或成长期现象。


美国银行在一份报告中预计,2025年、2030年、2040年,全球电动汽车渗透率将分别提高至23%、40%和67%,而根据模型推算,动力电池供应或于2025-2026年“售罄”,届时各电池厂产能利用率都将超过85%;2026~2030年间,“电池荒”将进一步加剧。


机构的预测敲响警钟,人入穷巷,当懂得及时掉头,与其深陷“电池荒”的焦虑中,不如多找条出路。而氢能源,这个以往不被看好的方向,或许成为“行业救星”。


其实,从决定了电动汽车代替燃油车的绿色低碳目标来说,氢能源更符合这一初衷。电动汽车的清洁环保更多在使用阶段,而氢能源在生产和消耗过程中可真正达到二氧化碳零产生、零排放。


高盛全球投资研究部门发布的报告《清洁氢革命》认为,清洁氢才是全球实现净零排放路径的关键和各国能源结构的关键支柱,依靠清洁氢路径可以减少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的15%(二氧化碳排放量的20%)。


一个注定是由氢能源挑大梁的时代在蛰伏中破茧化蝶!


上世纪80年代,丰田一头扎进氢能源汽车领域,多年巨额投入下,拥有数量最多的专利,2015年将部分专利免费开放后,调动起汽车界入局氢能的兴趣,不乏宝马、奔驰、现代等国际巨头身影。


截至2021年,全球主要国家氢能源车保有量为49562辆,同比增加49%,韩国、美国和日本分别占比39%、25%和15%,接近全球80%。


2021年全球各国氢能车销量来看,韩国、美国、日本销量分别为8498辆、3341辆和2464 辆,位居前三,分别占比52%、20%和15%。


就品牌来说,现代、丰田几乎占据了整个市场。2021年,现代Nexo销量9620辆,同比增加42%,主要在韩国本土,丰田Mirai销量5918辆,同比增加230%。


一些原本不看好的汽车巨头也纷纷下场,推出氢燃料汽车。今年3月,宝马首款氢燃料电池车iX5 Hydrogen在瑞典阿尔耶普卢格宝马集团冬季测试中心完成了零下20度的极寒耐力测试,进入量产前的后期研发阶段,将于2022下半年小规模正式量产。


这款车在严苛的低温气候条件下,行驶至约500公里的最大续航里程,即使是加氢充满也仅需3-4分钟,性能丝毫不逊色于燃油车,更是吊打在寒冷天气掉链子的电动汽车。


紧接着4月,奔驰官宣了首款氢燃料电池汽车——奔驰GLC F-CELL,不过相对折衷,搭载了“插电混合动力”平台,可加氢、充电,车内有两个储氢罐,最大储氢能达到4.4kg,三分钟加氢,续航达437km。


奥迪则在专注电气化的同时,重启氢燃料电池车型的开发,2021年展示过一款氢燃料电池概念车h-tron quattro,续航里程600公里,量产时间表尚未确定。


在中国市场,氢燃料电池汽车处于起步阶段。从销量情况来看,截至2021年底,全国氢燃料电池汽车累计销量仅有9246辆。据工信部于2021年初发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预计,2025年我国氢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将达到10万辆左右。


从销量结构来看,商用车是氢燃料电池汽车的推广重点。2021年,中国氢燃料电池汽车新增销量1894辆,商用车为绝对主力,其中客车1042辆、重卡777辆。


国内的车企在发展电动汽车时,也把目光看向了氢能源,以应对日益上涨的锂电池成本。


2020年7月,广汽埃安自主设计的AION LX Fuel Cell氢燃料车型正式亮相,3-5分钟就可完成加氢,车辆续航里程可达650km,可在零下30℃的环境中实现无需外部热源一键冷启动。这款车已在如祺出行平台开启示范运营,该平台也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首家上线氢燃料电池车示范运营的出行平台。


2020年9月,上汽大通MAXUS品牌继FCV80之后推出的第二款量产氢燃料电池车MAXUSEUNIQ7,也是首次将氢能源用于MPV车型,储氢罐可装载约6.4公斤的高压氢气,一次加满氢燃料最大续航可达600km,当时补贴后售价区间为29.98-39.98万元。


2021年6月,红旗H5-FCEV在第六届国际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大会中正式亮相。这款车基于燃油版车型打造,设计最高车速160km/h,百公里氢耗0.82kg,续驶里程520km。


今年3月15日,红旗H5-FCV在北京大兴启动商业化示范运营,运营依托旗妙出行平台,面向集团分子公司员工开放,截至5月份完成近9000公里运营里程,为下一步商业化提供有力保证。


今年4月,现代汽车Nexo中国版SUV正式获得北京新能源汽车牌照。这是现代汽车首款符合中国法规的氢燃料电池乘用车,目前已允许合法上路,对国内氢能源汽车发展注入一剂强心针。


5月30日,长安官方宣称旗下氢燃料电池车“深蓝”SL03S实现量产,成为国内第一款实现量产的氢燃料电池车。据悉,长安深蓝SL03的氢燃料电池系统具备1万小时,性能衰减<10%的超长寿命。在CLTC工况下的百公里馈电氢能耗为0.65kg,续航里程可达到700km以上。


同时新车还具备高效回收余热进行采暖,让车辆在低温地区行驶也能有靠谱的续航表现。在补能方面,氢电版SL03可实现1kg氢气产生20.5度电的充电效率,做到3分钟快速补能。


此外,长城汽车规划旗下高端品牌沙龙将成为首款搭载氢电动力系统的车型,预计在年底正式发布车。


除了家用乘用车,氢能源在重卡方面不断传来好消息。四川陆缘专用车有限公司已通过国家工信部产品公告被授予氢、电专用车和专用挂车生产制造资质和3C认证,首台4.5吨级的“蜀牛”冷藏车已成功上线投产,可运输生鲜、药品等。


飞驰科技前不久交付了49吨标载燃料电池牵引车,该车以氢气作为动力来源,动力强劲、续航里程长。据悉,截止2022年4月,飞驰科技的氢燃料电池汽车产品运行总数已破千辆,安全行驶总里程已经接近5000万公里。


尽管氢能源汽车前景无限,但目前来说,仍有不少因素制约着其商业化道路,其中,最受消费者关心的就是加氢问题。而受限于高昂的建设成本,当前加氢站数量较少,导致用氢难、用氢贵。


数据显示,2016-2021年,中国加氢站数量逐步增长,但整体建设规模仍然较小。截至2022年3月底,中国加氢站有180座在运营、18座已建成,85座正在建设,148座规划建设。


针对这一困境,从2014年开始,财政部、科技部、工信部和国家发改委都出台补贴政策推动加氢站行业的发展。


2020年10月27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指导、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修订编制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相关规划显示,到2025年,我国加氢站的建设目标为至少1000座;到2035年加氢站的建设目标为至少5000座。


今年3月23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重磅印发《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简称“《规划》”)。各地区省级能源也相继发布“十四五”规划,有12个省级文件均将氢能纳入了“十四五”发展规划,提及“5510辆车、222座加氢站站、70万吨绿氢产能”目标。


但要想氢能源真正落地、普及推广,光有政府牵头不够,还需要业界齐心协力。

 

文章来源:前瞻经济学人


 
(文/小编)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www.xnyhyw.cn/news/202206/08/xnyhyw_380.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13329772988@163.com。
 

湖北碧元科技有限公司

鄂ICP备2021020885号-1

技术支持:企思妙想